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为何说IT科技公司应该留住35岁员工?下面和达内北京IT培训机构一起来看看吧~
IT科技公司喜欢年轻人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IT职场,35岁的路越走越窄。
有IT行业从业者表示:34 岁之前晋升到中级,45 岁之前晋升到高管,否则强制退休,会成为IT行业的惯例。随着其他行业正在变成 "互联网 +",这种做法还有向其他行业扩展的可能。
科技互联网公司为何偏爱年轻员工?
互联网公司一向喜欢标榜年轻化来证明自己的公司的活力与未来前景。在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低是一种炫耀资本。当然,美国硅谷的职场总体上也是年轻的。
不过相对而言,硅谷对年龄大的员工宽容度包容度更高,公司内部40+的程序员也是相对普遍,生存环境要好的多。
回到国内来看,IT互联网公司对年轻人的偏爱源于国内的IT行业工作强度大,996机制下,年轻人更有体力与精力优势。而年龄大的员工也消耗了更多用工成本,这些公司一方面需要降低用工成本,一方面需要为年轻一代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这是企业利益机制决定的。
其次是,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了,IT公司又多偏重于应用创新,而非底层基础架构、系统、系统、芯片等层面的创新,而应用创新的研究方向更多是如何研究年轻人的喜好与潮流,年轻人更懂年轻人,且没有包袱,干劲足。
有人一针见血指出,科技互联网行业对高龄员工的偏见,是因为这些员工从事的工作没有完全摆脱劳动密集型的本质。
事实上,这是行业的一种发展的误区与短视的战略,从更高层面去看待这个现象,它可能是行业的基础底层科研创新与技术升级、传承的一大阻力。
为何说IT科技企业要有能包容35岁员工生存的环境?
有人说,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国内在芯片与操作系统这种涉及到互联网基础底层的东西,大家用的框架、操作系统基本是国外的,基础框架与系统底层创新,国内IT公司也谈不上。
但需要知道的是,我们常用的手机、PC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的大龄程序员。从整个科技行业来看,如果普遍缺乏能够包容35岁以上的员工生存的企业环境,其实是不利于整个科技行业的深度创新与技术迭代。
如果研发技术人才35岁之后的上升通道只能转管理岗,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短时期的更低的人才成本,辞退有技术有行业经验积累的老员工,这带来的负面效应是:
其一,企业的技术延续性上行趋势与研发经验被打断。这远非找一个更低成本的年轻人可以弥补的。
其二,一家企业或者行业的底层基础性短板长期无法解决,长期受制于人。
其实无论是设计领域、营销领域,基础科研与底层创新领域,产品领域等,其实都是需要长期不断地突破与迭代,推动这个专业领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优待中年职场人才,让有经验有技术的35岁+员工能够更上层楼,其实才能形成更加良性的人才上升机制与激励机制,对行业的持续性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35岁+人才,甚至是一家企业建立护城河的关键,比如说,现在各大IT企业使用的各种主流编程语言,有很多都是国外程序员在35岁之后甚至更年长的时候创造的。
那些厚积薄发的人才,所能带来的经验积累与爆发点,往往都在35~40岁这个阶段,这是职场员工最为心智成熟以及对行业趋势具备较深的理解的时候。
如果是技术研发型员工,往往能对一家企业在技术上关键节点的突破带来真正的助力,这并非年轻的新员工所能替代。
35岁的职场焦虑,对企业有哪些负面效应?
企业盲目追求年轻化,再把年轻人培养成螺丝钉谁走了都一样,35+员工辞职面临失业风险其实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非常大。
其一,它让真正有积累有经验有资历的人才上升空间受阻,导致众多中年有后劲的人才被埋没。
其二,它让年轻人没有耐心沉下去执着于科研与技术,而偏向于短时间赚快钱。
众所周知,日本企业有终身雇佣制的文化。为什么日本在众多高精尖的工业化科技领域能有那么多突出的成就,其工匠精神与产品品质为世人所称道。
这其实也与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企业文化有关,它可以将有技术与经验积累的人才长期绑定在企业内部,所带来的积累传承给企业带来的助力与技术升级与突破不无关系。
为何说科技公司应该留住35岁以上的人才?
以年龄为界划线,容易错失一些关键人才,而错失一些关键人才,可能也意味着错失一些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机会。
因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程序员的职业生命周期会不断得到延长,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再看产业互联网风向,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逐步推进,未来大量的传统行业企业也需要专业的软件研发人才,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数据化与技术化趋势在各行各业都会是趋势,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变大,而且面向的用户群体变了。
在许多国家,明显的年龄歧视是非法的,部分科技公司过度偏爱年轻化其实是进入到了一种只求短期应用驱动的发展误区。
因为,从一个短时间的互联网产品需求导向来看,似乎年轻员工更多,在面向C端的新需求与新变化时,反应要更为敏捷与快速,对年轻人需求理解更到位,而年龄大的人就很难再理解产品与年轻人的想法,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
35岁其实是一个人的阅历、经验与战略眼光与心智的成熟与稳定到达一个最好阶段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他们,往往有了自己的家庭,更愿意追求稳定的上升,也是在事业上拼杀的黄金时代。
但针对35岁的年龄设槛,对于科技互联网产业、对基础科研甚至对各行各业的长远发展与人才储备、技术升级都是不利的。
而从一个行业的高度与长期主义眼光来看,过于推崇年轻化的互联网文化,其实不利于整个IT行业的基础科研方向的根基走稳与更好的升级延续。这或许值得国内过度奉行年轻化的IT公司好好反思。
如果你想成为备受企业青睐的IT人才
想要offer和高薪
就来加入达内北京IT培训机构学技术吧!
达内26门IT课程免费听~